找到相关内容4053篇,用时7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虚云老和尚及其禅法——读《虚云老和尚年谱、法汇》

    隔垣见香灯师小解,又见西单师在圊中;远及河中行船,两岸树木,种种色色,悉皆见;是时才鸣三板耳。翌日询问香灯师及西单,果然。余是   境,不以为异。至腊月八七,第三晚,六支香开静时,护七例冲开水,溅予...围绕着它展开的: “万缘放下,一念不生”是参禅的先决条件,我们既然知道,那末,如何才能做到呢?上焉者一念永歇,直至无生,顿证菩提,毫无络(罗)索。其次则以理除事,自性本来...

    冯学成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0368683.html
  • 中国禅宗历史上的“方便通经”(续)

    对抗”解释成两种不同的知识类型,所谓“文疏能解”的经法和“心证”的心法。经学的知识从“多学知见”,即“无明心中学得”,并通过“依文取义”的方式而了解义理。在弘忍的判释中,这类依据文疏而得的知识,...不仅无法扶翼道行的完成,反易成为入道的法障。杜胐还批评这类以“探究句义”为旨趣的经学式解经无异于“委巷之谈,不知为,未得谓得”,殆成徒有外表的相似(“仿佛”)佛教。不妨说,法如所传的一流承接达磨门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84868801.html
  • 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判教

    只是没有达到究竟。“应无常苦等十六行相,一切皆非真解脱道,同为净相续之道。由是小乘人中,有是净冶相续道器而非解脱道器,及是器者,即钝根与利根。小乘法藏正为后机宣说,前者唯是兼收之机。小乘人中虽亦...本宗为佛的最完满说教。格鲁派基于“缘起自性空”的思想理论,对显密经典和教法进行分别,形成不同于其他宗派的判教思想。  [中图分类号]B948[文献标识码]A[文章编号]1000-0003(2008)...

    索南才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1468820.html
  • 试析阿底峡与宗喀巴对神通的不同态度

    王顾左右而言他”的意味——“然依静虑亦能获得五种神通,恐繁不录,如《声闻地》极广宣说,应当。现在无修此等根本静虑之理,故亦无有错误引导。然于此等若真了解,则于余定亦断歧途最为利益。如是四种静虑、四无色定及...偏好则直接促成二人对神通的不同态度。  [关键词]阿底峡;宗喀巴;神通  [中国图书分类号]B948[文献标识码]1000-0003(2004)-03-061-06  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,阿底峡和...

    高泽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4868915.html
  • 妙法莲华经字词注释(1)

    义陀罗尼,能理解经义不忘。(三)咒陀罗尼,依禅定力起咒术,能消除众生之灾厄。(四)忍陀罗尼,通达诸法离言之实相,其本性,忍法性而不失。  樂,乐:yao音要。  8行,【德本】(术语)犹言善根。德者善...以。盡,尽。逮:dai音代,达到。  1页7行,己:ji音几。诸:众位,之于。  有结:有指三有,即三界;结指结使,即烦恼、迷惑。  自在:进退无碍的意思,即此心完全脱离烦恼的系缚而通达无碍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2869032.html
  • 试析印顺导师对咒语的态度

    “金刚乘”的“咒”(mantra)解释:“man”是“真实”的意思;“tra”有“救护众生的慈悲心”之意。[45]  因此“咒”的原始意义接近“咒愿”,是近于“语言祝愿”的意思。然而,因为咒术的...顺导师本人不会采用持咒与念佛的方式修行;然而,这种“不求咒语”的观念,却常让一般人误会他贬抑持咒的功效与功德!笔者在研读导师作品的过程中受益极多,后来有幸拜会印顺导师,更在当下蒙泽导师的心法修为。...

    林光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0069049.html
  • 最初的根本佛法

    唯有圣者能如实,如实观见;一切愚夫,不能如实,如实见,因此诸谛唯名圣谛。”由上述注疏可知,苦、集、灭、道是四种正确无误的道理,是真实不虚的,是圣者所知见的,故称为四圣谛。也就是说,若能如实知见四谛...。这种看似牵扯不清,复杂而绵密的互动关系,就形成解释宇宙万法生起,乃至生命起源的一种中道不二、精深微妙的道理,这个道理就叫做“缘起”。   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、金刚座上,夜睹明星而证悟成佛,他所证悟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94569191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佛教的净土思想

    过去因缘。   6.天眼普见愿──愿我国中的人天悉得天眼通,能见十方无量佛国,无有障碍。   7.天耳普闻愿──愿我国中的人天悉得天耳通,能闻十方诸佛的法音而受持。   8.他心悉知愿──...,脱生死。   事实上,弥勒菩萨的思想理念,主要是著重在人间净土的实现,人们却往往急于求生兜率净土,而忽略当来下生弥勒菩萨的这个人间净土。大家何不安住在此世间,以佛菩萨为榜样,一起来发愿将娑婆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369459.html
  • 唯识论和唯心论的研究和比较

    ,中含内“意为五根依”,使指谓第六意识。唯识论称为“所依”。   康德的发性作用,正说明眼识和意识的关系,意识做眼识的托子而后形成直观。两者缺一不成:有意无眼的活人,有眼无意的死人,都没有发性作用...康德从时空论说出我们所知的自然,仅是自然的相分,还多半靠心灵的先天性进成直观的形式,才使这相分有可能。自然的本身只是可以思维着的物自身罢了!从唯识学的观点看来,康氏已可世间法是虚,建立缘起性空的...

    史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4669484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玄奘译本对罗什译本的补正作用

    ldquo;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是能觉知一切真理,并能如实一切事物,从而达到无所不知的一种智慧。它是超人的,至高无上的圣智,只有佛才具有,因为外道有觉,但是邪觉而非“正觉&...ldquo;诸法莫二,故云第一。”那么,到底那种解释正确呢?   如果我们看看玄奘的译本,这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便不成其为问题。玄奘译本这里是这样翻译的:如来说最胜波罗蜜多,谓般若波罗蜜多。...

    李利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5669572.html